從智能手機到新能源汽車
從人形機器人到低空飛行器
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
正推動材料技術革新
作為新一代負極材料的代表
硅碳負極憑借其遠超
傳統石墨的比容量優勢
成為解決“續航焦慮”的關鍵
不過,硅碳負極制備難度
顯著高于傳統石墨負極
硅材料的高膨脹率
曾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
而杉杉用技術突破與產能布局
占得先機

硅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
體積膨脹高達300%
易導致電極結構崩塌
使電池循環壽命驟降
提升硅含量可顯著增加能量密度
但膨脹失控又會使循環壽命驟降
這便是硅碳負極材料
最大的技術痛點之一
針對硅材料膨脹難題
杉杉通過創新性的氣相納米化技術
將硅顆粒尺寸縮小至納米級
并結合流態化碳包覆工藝
在硅表面構建導電網絡與緩沖層
這一技術組合有效抑制膨脹
同時提升了鋰離子傳輸效率

目前,杉杉自主開發的
高容量高首效硅碳負極
已在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實現批量應用
其產品在循環性能與能量密度平衡上表現突出
已成功導入頭部動力電池企業
并在消費電子企業的評測中取得領先
此外,杉杉還自主開發了
高性能耐壓型硅碳
這是一款通過原材料優化
實現高性價比的硅碳產品
既具備高能量密度又能夠控制成本
將加速硅碳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這兩款產品都已于2025年初開始試產
研究機構GGII預測
2025年全球固態電池裝機量
將突破15GWh
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美元
杉杉的布局正踩準產業節奏
在產能布局方面
當行業仍在探索硅碳負極量產路徑時
杉杉已憑借二十年技術積淀
完成從實驗室到超級工廠的跨越
杉杉對硅基負極材料
進行了前瞻性布局
寧波杉杉4萬噸一體化硅基負極基地
一期產能已經投產
是行業內最先落地的
硅碳負極有效產能之一
通過原材料自主改性與工藝優化
杉杉也正在加快實現硅碳負極
高性能與成本控制的平衡

在專利方面,截至2024年底
杉杉已手握334項授權專利
其中8項為國際專利
在硅基材料、硬碳材料等領域
筑起“銅墻鐵壁”
2025年初
杉杉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
再公布了六項新發明專利
兩項涉及硅碳負極核心技術
進一步鞏固了專利“護城河”
同時,杉杉更自主搭建了
固態電池負極材料評測體系
進一步加速新型材料的研發迭代
當半固態、固態等
高能量密度電池逐步成為現實
占據技術制高點的杉杉
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Company profile
Culture
Contact
Anode materials
Cathode materials
Outcomes
R&D Strengt
Copyright ? 2013 Shanshan co.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6044214號-1